【一線黨旗紅】因“情”而起的擔當與責任

淄博市第一醫院第一批核酸采樣支援隊隊員、脊柱外科醫生張引鋒

淄博市第一醫院

因為新冠疫情,32天,人生中小小的一段旅途,卻成為我銘記一生的風景。

周村的深夜,鄒平的黎明,孤寂又堅定,疲倦又期待。


,贊34


3月9日,新冠疫情發生以來,淄博市第一醫院第一批核酸采樣隊74名隊員率先踏上了前往周村的班車,其中黨員14名,隊員中年齡最大的早已過于知天命的年紀,年齡最小的僅有25歲,他們是各個科室的骨干,也是父親、母親、丈夫、妻子,更是每個父母眼里的孩子。然而、疫情與使命悄然降臨時,他們是平凡的英雄,他們挺身而出,前往最危險也是最需要的地方-----周村區北郊鎮。

當來到疫情指揮中心后,我們沒有片刻歇息,領到各自任務后,立即前往的各個采集點。當直面疫情,工作的復雜程超出了想象,多個部門的協調工作仍處于磨合期,防護服下包裹下手機無法與外界溝通,面臨突發情況,我們沒有退縮,迅速進入工作角色,協助社區干部安撫村民情緒,教會村民如何防范、使用二維碼、正確配合采集等工作,與全體工作者一起編織著這張溫暖的社區抗疫安全網。

經過不斷的溝通和磨合,我們僅用3天時間就配合緊密,將無序的工作流程化,當地社區干部及居民切實感到了便捷,紛紛對我們淄博市第一醫院的速度豎起了大拇指。

由于工作需要,我們需要早上4:00左右起床,乍暖還寒時候,黑色朦朧,又是新的一天采集任務的開始;有時候還需下午出任務,工作到深夜或凌晨,我們在采集點連續工作6個小時以上,有時每個人都要采集近千份標本,完成集采后入戶采集,其中有行動不便的老人,也有密接和次密接的居民,我們組隊員默默的扛下所有,最后拖著疲憊的身軀趕回酒店,簡單的進食后,趕快補個覺,為下一次任務做好體力準備。


春天的天氣多變,給采集核酸工作帶來許多嚴峻的挑戰。風向多變,采集者近距離接觸氣溶膠,增加了感染風險;同時,采集任務多在夜間采集,在刺骨的寒風中凍得有點顫抖,身上的汗早已凝結成冰冷的水,加上下雨,已分不清,是汗還是雨水,被防護服包裹身體上又濕又冷,不控的顫抖,手指僵硬,經常擰不開采集瓶蓋,,本已麻木僵直的雙手一人一消毒后,就像掉入了冰窟。

隨著任務的推進,一些比較難啃的任務浮出來水面;周村個別小區人口多達4000 余人,住戶分布零散,有別墅區、普通住宅樓區還有高層區,居民檢測意識不強,積極性不高,物業組織困難,每次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檢測,出任務的隊員回來的總是最晚。14名黨員迎難而上,終于4個小時完成了核酸采集任務,并得到了當地社區的好評。

我們毫不畏懼,勇往直前。

因為我們是黨員,都是勇于擔當、敢于奉獻的戰士。

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,終于結束了周村采集工作,以為可以休息一下了,然而,我們接到了新的任務,濱州鄒平疫情告急,我們繼續用逆行的身影挺近濱州,舍小家保大家,用行動繼續書寫前行的故事。

在鄒平的工作,我們從“零點行動”、“雙敲行動”開始,為了準時零點采樣,我們一般提前一個半小時起床,乘坐大巴車從張店趕往鄒平;我們見過鄒平每個凌晨時刻的樣子,見過臨池鎮、黃山街道、高新區空蕩的街景,見過每個戰友疲倦的睡眼;也見證了志愿者的堅守,見證了社區干部的兢兢業業,見證了人民群眾的眾志成城。

然而,隨著采樣工作的工作的深入,我們許多隊員出現了身體的不適,心里的不確定也逐漸形成,伴隨著焦慮與思念情緒,每次深夜的出發,我們都像負著沉重的行囊,我們等待黎明的早日到來,我們就需要走好黑夜里的每一步。

經過又一個23天的檢測,鄒平終于實現了社會面清零。

74名隊員,日日夜夜的堅持,兩地多點,共完成檢測670000余人次。這是我們逆行交出的答卷,這是我們使命,也是我們這批隊員的責任。百年船渡,千年共眠,一定是特別的緣分讓我們在一起。因情相遇,因情而困,因情而勇,因情而散。我們配合默契,戮力同心,完成了危險而煩重的任務,有辛苦與付出,也有幸福與收獲,每個人遠離了舒適的環境和最重要的人,遠遠擔心的父母,翹首以盼的未婚夫,可愛無邪的孩童,耐心守護的愛人。我們即將迎來勝利,但我相信這不是終點,珍藏這份“情”,江湖再見!

2022年春花已逐漸絢爛,冬將盡,春可期,待黎明破曉,山河無恙,人間皆安時,你我再相約這英雄的城市,攜手一笑,櫻花怒放,笑語盈盈。





醫院概括 就醫指南 聯系我們
淄博市第一醫院網站 Copyright ? 201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:淄博華邦高創網絡科技有限公司
咨詢電話:4252412 4253312(夜間)  傳真:4253406  郵政編碼:255200
地址:淄博市博山區峨眉山東路4號
魯ICP備10200304號-3
91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高清 少妇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337P粉嫩日本欧洲亚洲福利 亚洲午夜精品A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视频 韩国免费一级a一片在线播放